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榮格心理學理論簡介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榮格的人格理論,最主要是針對佛洛伊德理論中五種理念的批評與修正,榮格在他的分析理論中提出五大論點。


1自我的功能
榮格所指的自我不是從原始性本我分化出來的,也不是夾在本我與超我之間只發生作用。自我有其獨立性、連續性、和統合性;此三種特性是個體自幼在生活經驗中逐漸發展的形成的。自我之內雖然也有意識與潛意識之分,但兩者並不是衝突的,而是調和的。一個自我發展正常的人,也就是人格健康的人。            


2自我潛意識
個體的自我發展,有兩個本源;其中之一即為個人潛意識,其與佛洛伊德理論中所指相同,有的是從意識境界中被壓抑下去而不復記憶者,有的是出自本我而強度不夠,不為個體所知覺。無論屬於何種情形,潛意識中的不愉快經驗,積壓多了就會形成情結。


3集體潛意識
自我發展的另一本源,稱之集體潛意識。其不屬於個人所有是人類在種族演化中長期留下的一種普遍存在的原始心像與觀念。榮格稱此種原始心像與觀念為原型。原型代代相傳,成為人類累積的經驗,此類種族性的經驗,留存在同族人的潛意識中,成為每一個體人格結構的基礎。           


4人格內動力
榮格將人格結構視為由很多兩極相對的內動力所形成,諸如:意識與前意識相對、昇華與壓抑相對、理性與非理性相對、個性內向與個性外向相對。既有相對,自然就會產生緊張、不安定、不平衡、的情形。此即榮格人格結構的內在動觀念。人格結構內相對力量係來自慾力,慾力促動的結果,自然會使個體人格結構中有失衡。在兩性相對的很多人格傾向中,榮格特別重視內向與外向兩極相對的性格傾向。            


5人格的發展
榮格認為人格發展是連續化、統合化、個別化的成長歷程,在成長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是將兩極相對的內在動力,逐漸趨於調和,並偏向較成熟的一方;個體發展由內在的兩極相對達到兩種融合的地步,即表示期人格發展已臻於成熟。榮格認為,人格發展臻於成熟的年齡,不在兒童期與青年期,而在30歲以後的成年期。


「靈魂」與「集體潛意識」
 榮格並不認為自己是個「神秘主義」者。在《分析心理學的基本假設》一文裡,他跟二十二歲時一樣,假設「靈魂」是存在的,但此時,他已有一個較明確的概念,認為「靈魂」可能就是他所說的「集體潛意識」。


他說:「把心靈動向低估成腺體活動現象,把思想看做只是大腦的分泌物,如此一來,我們所得到的便成為一種沒有心靈的心理學」。唯物枓學認為心靈只是完全依附於肉體的附帶現象,但唯物科學卻無法解釋一堆分子、原子如何產生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意識、思想、情緒,那麼「我們自然可從另一個角度去推論與假設」,有一無形體的存在,它「像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一如肉體之固定特性,經由「遺傳」而銘印於吾人心中,它先於個人意識而存在,也不是個人意識所輕易能覺察的,這種與個人比起來幾乎是「不朽的物體:永恆的經驗」,有人稱之為「神」,有人稱之為「靈魂」,但榮格則將之稱為「集體潛意諧」或「客體的精神」(objective psyche)。


 


佛洛依德心理學理論簡介
http://hk.myblog.yahoo.com/tsui_k/article?new=1&mid=789


榮格心理學理論簡介
http://hk.myblog.yahoo.com/tsui_k/article?mid=794


榮格和佛洛伊德的師生之誼及決裂
http://hk.myblog.yahoo.com/tsui_k/article?mid=7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