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驚中外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是西域漢代文物中的極品,也是世界天文學史、科技史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由於“五星”之說與中國五星紅旗遙相呼應,新疆博物館這一藏品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文化朝聖者。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一座東漢末至魏晉時期的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了一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織錦。



其長16.5釐米,寬11.2釐米。圓角長方形,白絹緣,長邊各縫綴三條黃絹繫帶,後證明這塊織錦為護膊之用。錦為五色平紋經錦,圖案為變形雲紋及星紋、孔雀、仙鶴、辟邪、虎等瑞獸紋樣,在花紋間織出星佔祈瑞文字篆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與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暗合,似為千載難逢的讖語之物。且織錦組織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在圖案設計、配色及製作工藝上顯示出了高超水準,如此罕見的漢錦和紋樣,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當年流行于中原地區的漢文詞語怎麼會出現在古代西域的沙漠之中?目前,人們有兩種推測,一為賞賜,二是通過貿易往來。無論哪一種形式都不難看出:當時西域地區和中原地區的密切聯繫。


歷史解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該做何解釋呢?翻揀史料,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國古代天文學中,“五星”是一個專有名詞,為“金、木、水、火、土星”的全稱。《淮南子·天文訓》有:“五星、八風、二十八宿”的記載。依據這一思路,遍查有關天文志書,發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最早的記錄應為戰國時期大星佔家石申的有關記述。他的著作現已失傳,現存最早記載見於《史記·天官書》,這為考古學家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其文說:“其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外國利。五星人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言之國可以法致天下”。這段話的意思是:辰星與太白一起從東方出現,都呈赤色而芒角,則外國大敗,主國大勝;若與太白一起從西方出現,都呈赤色而有芒角,則對外國有利。從天頂分天為二部,若五大行星聚舍于東半部,則主國有利;若聚舍于西半部,則外國用兵者利。若五大行星都跟著辰星聚在一舍,則該舍分野所對應的國家,可以憑著“法”號令天下。


此外,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有一部帛書《五星佔》詳細記述了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和相應的佔驗內容。從《五星佔》來看,它重點在於軍事行動吉兇的佔驗,是春秋戰國諸侯紛爭的歷史產物,並被當時的軍事家應用於實戰當中。在古人眼裏,只有“五星”運行一致,精誠團結,才能使國家“五穀豐登,繁衍昌盛”。“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作為一句祈祝“中國”吉祥昌盛的吉語,出現在織錦上,反映著特殊而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眾所週知,作為歷史學家、軍事家的毛澤東經常閱讀記載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史記》《漢書》等書,中國傳統的數術學和天文學都認為五星聚會或五星聯珠會給中國帶來好運。因此他之所以選擇五星紅旗作為國旗,是因為它很好地兼顧了中華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心理與現實革命、藝術與當今政治的關係。歷史證明:五星紅旗美觀、端莊大方,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和歡迎,它作為新中國的象徵已深入人心。世界權威旗幟學家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是世界各國中最好的國旗之一。


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到五星紅旗,這是愛國主義在歲月長河中的兩次集中反映。它們一前一後,跨越千年時空,萬里河山,確實使人心潮澎湃。它是信念的延續,它是歷史的傳承,更是一切熱愛中華之士對中國美好命運的祝福,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也成為西域人民情係祖國的歷史見證,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來源:新疆日報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驚中外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是西域漢代文物中的極品,也是世界天文學史、科技史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由於“五星”之說與中國五星紅旗遙相呼應,新疆博物館這一藏品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文化朝聖者。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一座東漢末至魏晉時期的夫妻合葬墓中發掘出土了一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織錦。



其長16.5釐米,寬11.2釐米。圓角長方形,白絹緣,長邊各縫綴三條黃絹繫帶,後證明這塊織錦為護膊之用。錦為五色平紋經錦,圖案為變形雲紋及星紋、孔雀、仙鶴、辟邪、虎等瑞獸紋樣,在花紋間織出星佔祈瑞文字篆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與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暗合,似為千載難逢的讖語之物。且織錦組織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在圖案設計、配色及製作工藝上顯示出了高超水準,如此罕見的漢錦和紋樣,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當年流行于中原地區的漢文詞語怎麼會出現在古代西域的沙漠之中?目前,人們有兩種推測,一為賞賜,二是通過貿易往來。無論哪一種形式都不難看出:當時西域地區和中原地區的密切聯繫。


歷史解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該做何解釋呢?翻揀史料,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國古代天文學中,“五星”是一個專有名詞,為“金、木、水、火、土星”的全稱。《淮南子·天文訓》有:“五星、八風、二十八宿”的記載。依據這一思路,遍查有關天文志書,發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最早的記錄應為戰國時期大星佔家石申的有關記述。他的著作現已失傳,現存最早記載見於《史記·天官書》,這為考古學家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其文說:“其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外國利。五星人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言之國可以法致天下”。這段話的意思是:辰星與太白一起從東方出現,都呈赤色而芒角,則外國大敗,主國大勝;若與太白一起從西方出現,都呈赤色而有芒角,則對外國有利。從天頂分天為二部,若五大行星聚舍于東半部,則主國有利;若聚舍于西半部,則外國用兵者利。若五大行星都跟著辰星聚在一舍,則該舍分野所對應的國家,可以憑著“法”號令天下。


此外,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中有一部帛書《五星佔》詳細記述了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和相應的佔驗內容。從《五星佔》來看,它重點在於軍事行動吉兇的佔驗,是春秋戰國諸侯紛爭的歷史產物,並被當時的軍事家應用於實戰當中。在古人眼裏,只有“五星”運行一致,精誠團結,才能使國家“五穀豐登,繁衍昌盛”。“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作為一句祈祝“中國”吉祥昌盛的吉語,出現在織錦上,反映著特殊而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眾所週知,作為歷史學家、軍事家的毛澤東經常閱讀記載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史記》《漢書》等書,中國傳統的數術學和天文學都認為五星聚會或五星聯珠會給中國帶來好運。因此他之所以選擇五星紅旗作為國旗,是因為它很好地兼顧了中華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心理與現實革命、藝術與當今政治的關係。歷史證明:五星紅旗美觀、端莊大方,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和歡迎,它作為新中國的象徵已深入人心。世界權威旗幟學家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是世界各國中最好的國旗之一。


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到五星紅旗,這是愛國主義在歲月長河中的兩次集中反映。它們一前一後,跨越千年時空,萬里河山,確實使人心潮澎湃。它是信念的延續,它是歷史的傳承,更是一切熱愛中華之士對中國美好命運的祝福,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也成為西域人民情係祖國的歷史見證,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來源:新疆日報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探 究 柏 拉 圖 的 亞 特 蘭 提 斯 故 事 的 開 始

關於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故事,是否為歷史事實,很早就有爭論。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就認為:亞特蘭提斯並不是歷史事件,只是要喚醒世人遠離腐化而虛構的故事。不過因為附會的一些歷史事件,於是就有人興起尋找故事根據的行動。



因為亞特蘭提斯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大西洋(Atlantic Ocean),因此人們就先由大西洋開始尋找亞特蘭提斯,不過並未找到類似的地方。一般說來,要確定亞特蘭提斯故事的舞臺,必須具備兩項基本條件:第一是經挖掘後,用科學調查方法能證明的確存在過文明;第二是有證據顯示該地區的文明,是因地震或火山爆發等突發性天災異變而消失。但至今大西洋仍未找到滿足這兩項條件的地方。


因此又有人將傳說中曾經存在於太平洋上的『莫爾大陸』,或印度洋上的『列牟利亞大陸』與亞特蘭提斯故事相連接。其實當初人們將注意力都集中於海洋,只因為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故事,明白指出亞特蘭提斯王國沒入海底,但是在所有海洋上都不曾發現滿足兩個條件的地方。就在近乎絕望的時候,發現了另一傳說的遺址。


 


發現了特洛依(Troy)遺址


1912年保羅‧謝裏曼在《紐約美洲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是怎樣發現一切文明的發祥地亞特蘭提斯的》,文章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保羅‧謝裏曼介紹了著名考古學家、他的祖父亨利‧謝裏曼的研究成果。


亨利‧謝裏曼相信每個神話傳說後面都有一部份事實作為其依據。於是他根據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發現了希臘古城特洛伊。在特洛伊王的寶物裡,亨利發現了一個青銅罐和幾件金屬製品,裏面有一些物件,都用腓尼基語寫著:屬亞特蘭提斯克諾斯國王。化學分析表明,這些金屬製品都是由白金、鋁、銅組成的合金,是幾千年後現代人才擁有的高科技。


亨利還發現,南美洲的瑪雅文化和非洲的埃及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跟歐洲的也有很多聯繫,於是他猜測,遠古以前,在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還存在一個大陸,那就是大西洲亞特蘭提斯,這裡的居民曾向埃及和中美洲遷移。臨去世前,亨利把他收集的證據和想法全部留給了後來者,他認定亞特蘭提斯不僅是美洲同非洲和歐洲西海岸之間的一塊大片陸地,而且還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


德國考古學家舒裏曼發現了特洛依(Troy)遺址。舒裏曼在幼年時期接觸到特洛依戰爭故事,因而興起探尋特洛依的念頭。 在此故事中,出現了宙斯等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因此人們一直認為這並不是歷史事實,只是荷馬腦海中的產物,憑空想像罷了。但是舒裏曼卻深信特洛依應該是真的,因此就學習希臘話,並籌措挖掘遺址所需的資金,最後在1873年終於大功告成。


特洛依城就位於土耳其境內,從此就確定特洛依戰爭是西元前1200年前後的事件。由於人們原本認為特洛依戰爭只是虛構的,沒想到竟然也具有歷史的背景,於是人們又興起對亞特蘭提斯的興趣。


諾薩斯宮殿的發現英國人艾凡斯依據舒裏曼敏銳的直覺,就收購位於希臘南部的克里特島,並於1900年發掘出諾薩斯宮殿。諾薩斯宮殿面積大約2萬平方公尺,主體分為四層樓,有1200~1500個房間,艾凡斯據此推測,包括宮殿周圍大約有8萬人居住於此,並說『此地完全看不到希臘和羅馬的遺物』。後來這個文明就叫做邁諾斯文明。


艾凡斯發現邁諾斯文明後,後來的學者發現這兒和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有一些共通之處。例如,在克里特島上除了諾薩斯宮殿外,北岸的『瑪莉亞』,東岸的『加都沙克羅斯』,南部的『費斯特斯』等地也都找到宮殿遺跡,居住於這些宮殿的統治者之中,似乎以諾薩斯國王最具權力。這與亞特蘭提斯的故事中的狀況相似。


另外,亞特蘭提斯也十分注重牛,在克里特島,現存於壁畫中可看到跳牛背的年輕人圖案,酒器也有牛的圖案,而黏土製棺材上的葬禮畫中,所繪的犧牲品也是牡牛。克里特島上關於牛的神話也很多,其中之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頭人身怪物米諾陶洛斯,此怪物被囚禁於諾薩斯宮殿般的迷宮中,後來被雅典英雄鐵修斯殺死。而在瑪莉亞和加都沙克羅斯也發現碼頭的遺址,由壁畫中可以見到華麗的船隻。 巧合的是邁諾斯文明也是銅器文化。這些事實與亞特蘭提斯故事中的情景都相當吻合。


西元前1400年時期邁諾斯文化突然崩潰,其直接原因是來自希臘本土的麥錫尼人的入侵,但後人知道麥錫尼人入侵之前,克里特島突然發生天災地變,更加強了邁諾斯王國歷史和亞特蘭提斯故事的相似性。


 


關於崩潰的疑問和聖多里尼島


1939年希臘考古學家馬裏那多斯調查克里特北岸的『奧姆尼蘇斯宮殿』,發現該地的損害狀況並不只是單純的地震所造成。例如宮殿西壁的大石頭掉落到外面,而且還有一些巨石找不到,大概是被隨地震而來的海嘯搬走了。


此外,克里特島其他地方也都可以發現同樣是由海嘯所造成的損害情形。 克里特島的東北部也可看到火山爆發之後的火山灰和浮石。能造成地震、海嘯和火山噴出物的天災地變只有火山運動,不過克里特島上並沒有火山,而根據物理地理學確定,此地方的火山應該是位於克里特島北方的聖多里尼島。 聖多里尼島目前還有旺盛的火山活動。馬裏那多斯在1939年挖掘『奧姆尼蘇斯宮殿』時,發現到很別緻的百合花壁畫,此壁畫於中央劃分為兩段,百合花繪在上段。馬裏尼多斯認為這象徵由兩個島嶼形成的邁諾斯王國,較寬的下段是克里特島,而上段則為聖多里尼島。 而在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故事中,半徑9公里左右的小島,和其南方擁有廣大平原的大島,大概就是指聖多里尼島和克里特島。


1967年時,馬裏尼多斯又在聖多里尼島南部展開挖掘工作,結果在火山灰下挖出面積約2萬平方公尺的宮殿遺址,其規模並不下於諾薩斯宮殿。其中有許多華麗的壁畫,包括好像將克里特島和聖多里尼島連結起來的艦隊。不過這些壁畫的畫風與克里特島略微不同,比較偏向於展現舒緩的市民生活狀況。


聖多里尼島的噴發聖多里尼島將大約直徑10公里的海洋圍起來,外型像個甜甜圈,包括中間海洋部份約為20公里,很像亞特蘭提斯故事中半徑9公里的『小島』,島中央面向海洋的斷崖高達200~300公尺,此斷崖延伸到海中深處,包括突出海面部份,大概有500公尺之高。 而內海中央有『內亞加梅尼』小島,島上有個活火山。因此,我們可以推想:聖多里尼島曾經是個略呈圓形,中央沒有海洋的島嶼,因為劇烈的火山活動,使得島中央陷入海底,形成破火山囗,之後海水灌入形成目前的形狀。


1956年訪問此地的地震學教授葛拉諾布諾斯,他立刻發現到此事實,並進行各種調查。他發現被火燒過的石屋廢墟,立即前往收集陶器、石器、燒過的松木片,以及人骨和牙齒。結果用碳14法監定松木片的年代發現,此木片於西元前約1400年前燒過,此結果與用同樣方法監定諾薩斯宮殿崩潰年代剛好吻合。


我們可以推想:西元前1400年左右,聖多里尼島的火山大肆活動,通常火山爆發之前會先發生相當頻率的小地震,隨之而來的噴發則噴出大量的浮石和火山灰,順著此地區夏季的地中海季風,西飄到克里特島等地,這就是克里特島東北部發現大量火山灰和浮石的原因,即使到現在只要一吹起西風,這附近的海面還會鋪滿火山灰和浮石,宛如亞特蘭提斯故事中所述的情景。


浮石和火山灰噴出以後,地底變成中空,地表因而下陷,成為廣達直徑10公里,斷崖高度數百公尺的破火山囗。破火山囗形成的同時也引起巨大的海嘯,由破火山囗的直徑和深度可以推測,這次海嘯的週期是數十分鐘,高達200公尺,如此大落差的海嘯襲擊克里特島北岸必定造成極嚴重的損害,因此徹底摧毀邁諾斯文明,希臘本土麥錫尼人的入侵,可算是對邁諾斯文化最後的一擊。


葛拉諾布諾斯的推測由上述推測得知,西元前1400年時期發生在聖多里尼島的天災巨變,很像是柏拉圖亞特蘭提斯故事的結尾。但至少還有兩個問題不能確定:一是亞特蘭提斯故事中提到的『海克力斯之柱』,一般是指直布羅陀海峽,但由希臘算起,邁諾斯王國並非在海克力斯之柱外面;其二是,柏拉圖指出使亞特蘭提斯王國滅亡的天災,發生在由柏拉圖時代算起的9000年前,但這麼古老的時期,連人類最早的美索不達米雅文明、埃及文明都還沒出現,更別說邁諾斯文明了。


根據葛拉諾布諾斯的調查,柏拉圖以前的希臘人指出,希臘本土南端的馬力亞和提那倫為海克力斯之柱。如此的話,邁諾斯王國自然就在海克力斯之柱外面。


關於第二個問題,葛拉諾布諾斯說明如下:在亞特蘭提斯故事中,出現很多以『1』為單位的數,和以『1000』為單位的數,如果將前者照算為「1」,後者則以所示數的『10分之1』來解釋,那麼亞特蘭提斯和邁諾斯王國之間的細節就比較合乎邏輯。由柏拉圖的時代往前追溯900年(9000年的10分之1),正好是邁諾斯文明崩潰的西元前1400年前後。另外,在關於亞特蘭提斯文章中也有提到,『大島的平原大小東西長3000斯塔吉安(約540公里),南北寬2000斯塔吉安(約360公里)、家畜數6萬、戰車數1萬、戰船數1200』。因此如果依照葛拉諾布諾斯的說法,似乎比較適合克里特、聖多里尼島的實際狀況。 而且他也強調,在邁諾斯的線形文字中,表示百、千、萬的符號很容易被混淆而引起混亂。


令人驚訝的雷同性如果以贊成的立場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地中海各地流傳著很多與發生在西元前1400年時期,與聖多里尼島火山噴發有關的史實和傳說。


埃及第18王朝第10代法老王阿克納頓(西元前1379~1362),他是埃及歷代法老王中唯一信奉一神教的,崇拜以圓板為象徵的太陽神阿頓,將首都由底比斯遷到提爾艾亞麻納。為什麼埃及只有在阿克納頓短短的在位期間崇拜太陽神? 或許,是因為聖多里尼噴發的火山灰乘風到埃及,暫時遮蔽了陽光,使他了解到太陽的重要性,因而崇拜太陽神。


依照『舊約聖經』中『出埃及記』的記述,王子摩西為以色列(希伯來)人,上帝在西奈山只是摩西「十誡」後,他就帶領同胞離開埃及,不過埃及法老王卻派兵追逐這些人,正在逃命的途中卻發現廣闊的大海擋住了去路,正當不知所措時,摩西將手伸出,海水立即退乾,以色列人始得脫離險境,而追來的埃及軍隊卻被再度漲起的海水吞沒。


奧地利精神分析家佛洛依德認為,摩西應該是在阿克納頓逝世後的西元前1360年前後離開埃及。如此的話,就能將『十誡』與聖多里尼噴火,『紅海的奇跡』 與聖多里尼破火山囗形成時的大退潮大漲潮等現象連結在一起。 另外,多數聖經考古學家認為舊約聖經中的『紅海』,並不是現在的紅海,而是地中海沿岸的巴達威爾湖,在這地方就有可能發生與聖多里尼海嘯有關的『紅海奇跡』。


1928年前後,法國考古學家在敘利亞北部進行挖掘調查,後來發現成為『烏葛裏特文』的黏土板文書,根據其記載,烏葛裏特地區在西元前1365~1370年之間,曾飽受地震與海嘯的肆虐。 南英格蘭的史前巨石柱群,以及由威爾斯、蘇格蘭、愛爾蘭經法國(不列塔尼) 、西班牙、葡萄牙、到科西嘉等地中海島嶼都有巨石遺跡,其總數大約有五萬處。



在這些遺跡中,可以發現邁諾斯、麥錫尼文化的蹤影,因此可確定負責設計、監造的人來自愛琴海。巨石遺跡都建造於西元前1800年到西元前1400年前後,但於西元前1400年左右以後突然停頓,不知是否與邁諾斯王國的崩潰有關?這些令人訝異的雷同性,更令人加強確定克里特、聖多里尼兩島上的邁諾斯王國,和柏拉圖所說的亞特蘭提斯的關係。


探 究 柏 拉 圖 的 亞 特 蘭 提 斯 故 事 的 開 始

關於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故事,是否為歷史事實,很早就有爭論。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就認為:亞特蘭提斯並不是歷史事件,只是要喚醒世人遠離腐化而虛構的故事。不過因為附會的一些歷史事件,於是就有人興起尋找故事根據的行動。



因為亞特蘭提斯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大西洋(Atlantic Ocean),因此人們就先由大西洋開始尋找亞特蘭提斯,不過並未找到類似的地方。一般說來,要確定亞特蘭提斯故事的舞臺,必須具備兩項基本條件:第一是經挖掘後,用科學調查方法能證明的確存在過文明;第二是有證據顯示該地區的文明,是因地震或火山爆發等突發性天災異變而消失。但至今大西洋仍未找到滿足這兩項條件的地方。


因此又有人將傳說中曾經存在於太平洋上的『莫爾大陸』,或印度洋上的『列牟利亞大陸』與亞特蘭提斯故事相連接。其實當初人們將注意力都集中於海洋,只因為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故事,明白指出亞特蘭提斯王國沒入海底,但是在所有海洋上都不曾發現滿足兩個條件的地方。就在近乎絕望的時候,發現了另一傳說的遺址。


 


發現了特洛依(Troy)遺址


1912年保羅‧謝裏曼在《紐約美洲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是怎樣發現一切文明的發祥地亞特蘭提斯的》,文章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保羅‧謝裏曼介紹了著名考古學家、他的祖父亨利‧謝裏曼的研究成果。


亨利‧謝裏曼相信每個神話傳說後面都有一部份事實作為其依據。於是他根據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發現了希臘古城特洛伊。在特洛伊王的寶物裡,亨利發現了一個青銅罐和幾件金屬製品,裏面有一些物件,都用腓尼基語寫著:屬亞特蘭提斯克諾斯國王。化學分析表明,這些金屬製品都是由白金、鋁、銅組成的合金,是幾千年後現代人才擁有的高科技。


亨利還發現,南美洲的瑪雅文化和非洲的埃及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跟歐洲的也有很多聯繫,於是他猜測,遠古以前,在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還存在一個大陸,那就是大西洲亞特蘭提斯,這裡的居民曾向埃及和中美洲遷移。臨去世前,亨利把他收集的證據和想法全部留給了後來者,他認定亞特蘭提斯不僅是美洲同非洲和歐洲西海岸之間的一塊大片陸地,而且還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


德國考古學家舒裏曼發現了特洛依(Troy)遺址。舒裏曼在幼年時期接觸到特洛依戰爭故事,因而興起探尋特洛依的念頭。 在此故事中,出現了宙斯等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因此人們一直認為這並不是歷史事實,只是荷馬腦海中的產物,憑空想像罷了。但是舒裏曼卻深信特洛依應該是真的,因此就學習希臘話,並籌措挖掘遺址所需的資金,最後在1873年終於大功告成。


特洛依城就位於土耳其境內,從此就確定特洛依戰爭是西元前1200年前後的事件。由於人們原本認為特洛依戰爭只是虛構的,沒想到竟然也具有歷史的背景,於是人們又興起對亞特蘭提斯的興趣。


諾薩斯宮殿的發現英國人艾凡斯依據舒裏曼敏銳的直覺,就收購位於希臘南部的克里特島,並於1900年發掘出諾薩斯宮殿。諾薩斯宮殿面積大約2萬平方公尺,主體分為四層樓,有1200~1500個房間,艾凡斯據此推測,包括宮殿周圍大約有8萬人居住於此,並說『此地完全看不到希臘和羅馬的遺物』。後來這個文明就叫做邁諾斯文明。


艾凡斯發現邁諾斯文明後,後來的學者發現這兒和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有一些共通之處。例如,在克里特島上除了諾薩斯宮殿外,北岸的『瑪莉亞』,東岸的『加都沙克羅斯』,南部的『費斯特斯』等地也都找到宮殿遺跡,居住於這些宮殿的統治者之中,似乎以諾薩斯國王最具權力。這與亞特蘭提斯的故事中的狀況相似。


另外,亞特蘭提斯也十分注重牛,在克里特島,現存於壁畫中可看到跳牛背的年輕人圖案,酒器也有牛的圖案,而黏土製棺材上的葬禮畫中,所繪的犧牲品也是牡牛。克里特島上關於牛的神話也很多,其中之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頭人身怪物米諾陶洛斯,此怪物被囚禁於諾薩斯宮殿般的迷宮中,後來被雅典英雄鐵修斯殺死。而在瑪莉亞和加都沙克羅斯也發現碼頭的遺址,由壁畫中可以見到華麗的船隻。 巧合的是邁諾斯文明也是銅器文化。這些事實與亞特蘭提斯故事中的情景都相當吻合。


西元前1400年時期邁諾斯文化突然崩潰,其直接原因是來自希臘本土的麥錫尼人的入侵,但後人知道麥錫尼人入侵之前,克里特島突然發生天災地變,更加強了邁諾斯王國歷史和亞特蘭提斯故事的相似性。


 


關於崩潰的疑問和聖多里尼島


1939年希臘考古學家馬裏那多斯調查克里特北岸的『奧姆尼蘇斯宮殿』,發現該地的損害狀況並不只是單純的地震所造成。例如宮殿西壁的大石頭掉落到外面,而且還有一些巨石找不到,大概是被隨地震而來的海嘯搬走了。


此外,克里特島其他地方也都可以發現同樣是由海嘯所造成的損害情形。 克里特島的東北部也可看到火山爆發之後的火山灰和浮石。能造成地震、海嘯和火山噴出物的天災地變只有火山運動,不過克里特島上並沒有火山,而根據物理地理學確定,此地方的火山應該是位於克里特島北方的聖多里尼島。 聖多里尼島目前還有旺盛的火山活動。馬裏那多斯在1939年挖掘『奧姆尼蘇斯宮殿』時,發現到很別緻的百合花壁畫,此壁畫於中央劃分為兩段,百合花繪在上段。馬裏尼多斯認為這象徵由兩個島嶼形成的邁諾斯王國,較寬的下段是克里特島,而上段則為聖多里尼島。 而在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故事中,半徑9公里左右的小島,和其南方擁有廣大平原的大島,大概就是指聖多里尼島和克里特島。


1967年時,馬裏尼多斯又在聖多里尼島南部展開挖掘工作,結果在火山灰下挖出面積約2萬平方公尺的宮殿遺址,其規模並不下於諾薩斯宮殿。其中有許多華麗的壁畫,包括好像將克里特島和聖多里尼島連結起來的艦隊。不過這些壁畫的畫風與克里特島略微不同,比較偏向於展現舒緩的市民生活狀況。


聖多里尼島的噴發聖多里尼島將大約直徑10公里的海洋圍起來,外型像個甜甜圈,包括中間海洋部份約為20公里,很像亞特蘭提斯故事中半徑9公里的『小島』,島中央面向海洋的斷崖高達200~300公尺,此斷崖延伸到海中深處,包括突出海面部份,大概有500公尺之高。 而內海中央有『內亞加梅尼』小島,島上有個活火山。因此,我們可以推想:聖多里尼島曾經是個略呈圓形,中央沒有海洋的島嶼,因為劇烈的火山活動,使得島中央陷入海底,形成破火山囗,之後海水灌入形成目前的形狀。


1956年訪問此地的地震學教授葛拉諾布諾斯,他立刻發現到此事實,並進行各種調查。他發現被火燒過的石屋廢墟,立即前往收集陶器、石器、燒過的松木片,以及人骨和牙齒。結果用碳14法監定松木片的年代發現,此木片於西元前約1400年前燒過,此結果與用同樣方法監定諾薩斯宮殿崩潰年代剛好吻合。


我們可以推想:西元前1400年左右,聖多里尼島的火山大肆活動,通常火山爆發之前會先發生相當頻率的小地震,隨之而來的噴發則噴出大量的浮石和火山灰,順著此地區夏季的地中海季風,西飄到克里特島等地,這就是克里特島東北部發現大量火山灰和浮石的原因,即使到現在只要一吹起西風,這附近的海面還會鋪滿火山灰和浮石,宛如亞特蘭提斯故事中所述的情景。


浮石和火山灰噴出以後,地底變成中空,地表因而下陷,成為廣達直徑10公里,斷崖高度數百公尺的破火山囗。破火山囗形成的同時也引起巨大的海嘯,由破火山囗的直徑和深度可以推測,這次海嘯的週期是數十分鐘,高達200公尺,如此大落差的海嘯襲擊克里特島北岸必定造成極嚴重的損害,因此徹底摧毀邁諾斯文明,希臘本土麥錫尼人的入侵,可算是對邁諾斯文化最後的一擊。


葛拉諾布諾斯的推測由上述推測得知,西元前1400年時期發生在聖多里尼島的天災巨變,很像是柏拉圖亞特蘭提斯故事的結尾。但至少還有兩個問題不能確定:一是亞特蘭提斯故事中提到的『海克力斯之柱』,一般是指直布羅陀海峽,但由希臘算起,邁諾斯王國並非在海克力斯之柱外面;其二是,柏拉圖指出使亞特蘭提斯王國滅亡的天災,發生在由柏拉圖時代算起的9000年前,但這麼古老的時期,連人類最早的美索不達米雅文明、埃及文明都還沒出現,更別說邁諾斯文明了。


根據葛拉諾布諾斯的調查,柏拉圖以前的希臘人指出,希臘本土南端的馬力亞和提那倫為海克力斯之柱。如此的話,邁諾斯王國自然就在海克力斯之柱外面。


關於第二個問題,葛拉諾布諾斯說明如下:在亞特蘭提斯故事中,出現很多以『1』為單位的數,和以『1000』為單位的數,如果將前者照算為「1」,後者則以所示數的『10分之1』來解釋,那麼亞特蘭提斯和邁諾斯王國之間的細節就比較合乎邏輯。由柏拉圖的時代往前追溯900年(9000年的10分之1),正好是邁諾斯文明崩潰的西元前1400年前後。另外,在關於亞特蘭提斯文章中也有提到,『大島的平原大小東西長3000斯塔吉安(約540公里),南北寬2000斯塔吉安(約360公里)、家畜數6萬、戰車數1萬、戰船數1200』。因此如果依照葛拉諾布諾斯的說法,似乎比較適合克里特、聖多里尼島的實際狀況。 而且他也強調,在邁諾斯的線形文字中,表示百、千、萬的符號很容易被混淆而引起混亂。


令人驚訝的雷同性如果以贊成的立場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地中海各地流傳著很多與發生在西元前1400年時期,與聖多里尼島火山噴發有關的史實和傳說。


埃及第18王朝第10代法老王阿克納頓(西元前1379~1362),他是埃及歷代法老王中唯一信奉一神教的,崇拜以圓板為象徵的太陽神阿頓,將首都由底比斯遷到提爾艾亞麻納。為什麼埃及只有在阿克納頓短短的在位期間崇拜太陽神? 或許,是因為聖多里尼噴發的火山灰乘風到埃及,暫時遮蔽了陽光,使他了解到太陽的重要性,因而崇拜太陽神。


依照『舊約聖經』中『出埃及記』的記述,王子摩西為以色列(希伯來)人,上帝在西奈山只是摩西「十誡」後,他就帶領同胞離開埃及,不過埃及法老王卻派兵追逐這些人,正在逃命的途中卻發現廣闊的大海擋住了去路,正當不知所措時,摩西將手伸出,海水立即退乾,以色列人始得脫離險境,而追來的埃及軍隊卻被再度漲起的海水吞沒。


奧地利精神分析家佛洛依德認為,摩西應該是在阿克納頓逝世後的西元前1360年前後離開埃及。如此的話,就能將『十誡』與聖多里尼噴火,『紅海的奇跡』 與聖多里尼破火山囗形成時的大退潮大漲潮等現象連結在一起。 另外,多數聖經考古學家認為舊約聖經中的『紅海』,並不是現在的紅海,而是地中海沿岸的巴達威爾湖,在這地方就有可能發生與聖多里尼海嘯有關的『紅海奇跡』。


1928年前後,法國考古學家在敘利亞北部進行挖掘調查,後來發現成為『烏葛裏特文』的黏土板文書,根據其記載,烏葛裏特地區在西元前1365~1370年之間,曾飽受地震與海嘯的肆虐。 南英格蘭的史前巨石柱群,以及由威爾斯、蘇格蘭、愛爾蘭經法國(不列塔尼) 、西班牙、葡萄牙、到科西嘉等地中海島嶼都有巨石遺跡,其總數大約有五萬處。



在這些遺跡中,可以發現邁諾斯、麥錫尼文化的蹤影,因此可確定負責設計、監造的人來自愛琴海。巨石遺跡都建造於西元前1800年到西元前1400年前後,但於西元前1400年左右以後突然停頓,不知是否與邁諾斯王國的崩潰有關?這些令人訝異的雷同性,更令人加強確定克里特、聖多里尼兩島上的邁諾斯王國,和柏拉圖所說的亞特蘭提斯的關係。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Google Map 重現 Atlantis 阿特蘭提斯

Google Map 重現 Atlantis


Atlantis (亞特蘭提斯) 傳說是一個沒落了的先進城市、一個強盛的海洋帝國,但因為地震和水災,在一天一夜之間完全沒入海底。Atlantis 的地點一直沒有被證實,有專家指 Atlantis 位於塞浦路斯附近、也有指位於克里特島,同時也有直布羅陀及愛爾蘭等地的說法。



但今天,這個傳奇城市 (Atlantis) 終於被互聯網之神 Google 以其強大的互聯網力量找到了。到 google map 有興趣認識 Atlantis 的朋友可以到此地一遊。(輸入 31 15'15.53N 24 15'30.53W, 以衛星圖觀看)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02/27/google-map-atlantis-02/


 


Google ocean 發現亞特蘭蒂斯Atlantis


英國多家媒體報導了人們利用Google Ocean在歐洲大陸的西邊的大西洋海底,發現一個古老城市的遺址,很多人相信那就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Atlantis,有人也稱之為大西洲或大西國。


據《每日電郵》等報報導,英國航空工程師班福特(Bernie Bamford)利用Google Earth 一個月前開通的Google Ocean瀏覽大西洋海床,在距離非洲西部國家摩洛哥992公里以西、距海面5.6公里深的海底,發現一個疑似古代大都會遺蹟。該遺址大約兩萬平方公里,與英國威爾士一樣大,其緯度位置在31 15'15.53N 24 15'30.53W.


Google則在21日發表聲明說,這些疑似古城遺蹟的線條是數據蒐集過程中的人工痕跡,它們只代表那些利用聲納勘探海床的船隻行駛的路線。但Google提供的「解釋」顯然未能壓抑對這項新發現的熱烈討論。



Google Map 重現 Atlantis 阿特蘭提斯

Google Map 重現 Atlantis


Atlantis (亞特蘭提斯) 傳說是一個沒落了的先進城市、一個強盛的海洋帝國,但因為地震和水災,在一天一夜之間完全沒入海底。Atlantis 的地點一直沒有被證實,有專家指 Atlantis 位於塞浦路斯附近、也有指位於克里特島,同時也有直布羅陀及愛爾蘭等地的說法。



但今天,這個傳奇城市 (Atlantis) 終於被互聯網之神 Google 以其強大的互聯網力量找到了。到 google map 有興趣認識 Atlantis 的朋友可以到此地一遊。(輸入 31 15'15.53N 24 15'30.53W, 以衛星圖觀看)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02/27/google-map-atlantis-02/


 


Google ocean 發現亞特蘭蒂斯Atlantis


英國多家媒體報導了人們利用Google Ocean在歐洲大陸的西邊的大西洋海底,發現一個古老城市的遺址,很多人相信那就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Atlantis,有人也稱之為大西洲或大西國。


據《每日電郵》等報報導,英國航空工程師班福特(Bernie Bamford)利用Google Earth 一個月前開通的Google Ocean瀏覽大西洋海床,在距離非洲西部國家摩洛哥992公里以西、距海面5.6公里深的海底,發現一個疑似古代大都會遺蹟。該遺址大約兩萬平方公里,與英國威爾士一樣大,其緯度位置在31 15'15.53N 24 15'30.53W.


Google則在21日發表聲明說,這些疑似古城遺蹟的線條是數據蒐集過程中的人工痕跡,它們只代表那些利用聲納勘探海床的船隻行駛的路線。但Google提供的「解釋」顯然未能壓抑對這項新發現的熱烈討論。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馬斯特Robert Sarmast發現的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 (Plato) 描述的亞特蘭蒂斯(Atlantis),那希臘神話中因奢侈、腐化和墮落而被神沉入汪洋大海的城市,並非神話。美國科學家馬斯特(Robert Sarmast)發現了傳說中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城確實存在於地中海海床的證據。 


據美聯社消息,洛杉磯的馬斯特2004年11月14日宣稱,他帶領的探險隊在賽普勒斯(Cyprus)與敘利亞(Syria)間深達1600米左右的地中海海床,利用聲納等高科技裝置探測到海底一個存在人工建築遺蹟的山丘。科學家探測到三公里長的城牆,山丘頂端有圍牆的城樓,四周還有很深的類似戰爭防禦工事的壕溝。 這即是困惑探險家數世紀之久的失落文明-亞特蘭蒂斯。



踏尋神話之蹤跡
儘管許多懷疑論者認為,尋找根本不存在的亞特蘭蒂斯城是荒謬的行為,但薩爾馬斯卻始終堅信亞特蘭蒂斯的存在:「他們不相信它(亞特蘭蒂斯),只是因為他們並不瞭解它。要解開亞特蘭提斯之謎必須得熟知古代歷史、出自聖經的文獻、蘇美文化與楔形文字等知識。」舊約聖經裡描述了世界性大災難,東西方古籍也確實記載了文明在洪水中被摧毀的事件。


 薩爾馬斯致力研究這座消失城市的二年多,選擇了俄國和法國人早期遠征以探側器掃瞄過的區域,開始尋找亞特蘭提斯的探險。他使用精密設備發現的這一海底城,60-70個特徵都與柏拉圖所描述吻合。


薩爾馬斯說,「我還不能提供如磚頭或灰漿等具體的證據,因為這些都還埋在數公尺的沉積物下,但環境與其他證據都是無可辯駁的。」


他說:「我們希望將來的探險可以挖掘出這些沉積物,帶回一些具體的證據。」他補充,還需要至少二十五萬美元的資金,才能將這項探險帶往另一層次。



馬斯特Robert Sarmast發現的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 (Plato) 描述的亞特蘭蒂斯(Atlantis),那希臘神話中因奢侈、腐化和墮落而被神沉入汪洋大海的城市,並非神話。美國科學家馬斯特(Robert Sarmast)發現了傳說中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城確實存在於地中海海床的證據。 


據美聯社消息,洛杉磯的馬斯特2004年11月14日宣稱,他帶領的探險隊在賽普勒斯(Cyprus)與敘利亞(Syria)間深達1600米左右的地中海海床,利用聲納等高科技裝置探測到海底一個存在人工建築遺蹟的山丘。科學家探測到三公里長的城牆,山丘頂端有圍牆的城樓,四周還有很深的類似戰爭防禦工事的壕溝。 這即是困惑探險家數世紀之久的失落文明-亞特蘭蒂斯。



踏尋神話之蹤跡
儘管許多懷疑論者認為,尋找根本不存在的亞特蘭蒂斯城是荒謬的行為,但薩爾馬斯卻始終堅信亞特蘭蒂斯的存在:「他們不相信它(亞特蘭蒂斯),只是因為他們並不瞭解它。要解開亞特蘭提斯之謎必須得熟知古代歷史、出自聖經的文獻、蘇美文化與楔形文字等知識。」舊約聖經裡描述了世界性大災難,東西方古籍也確實記載了文明在洪水中被摧毀的事件。


 薩爾馬斯致力研究這座消失城市的二年多,選擇了俄國和法國人早期遠征以探側器掃瞄過的區域,開始尋找亞特蘭提斯的探險。他使用精密設備發現的這一海底城,60-70個特徵都與柏拉圖所描述吻合。


薩爾馬斯說,「我還不能提供如磚頭或灰漿等具體的證據,因為這些都還埋在數公尺的沉積物下,但環境與其他證據都是無可辯駁的。」


他說:「我們希望將來的探險可以挖掘出這些沉積物,帶回一些具體的證據。」他補充,還需要至少二十五萬美元的資金,才能將這項探險帶往另一層次。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

公元前360年前後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第一次在文字上對亞特蘭蒂斯作出描述。其名著《對話錄》中記載,亞特蘭蒂斯是公元前11500前後 (當時的中國正值三皇五帝時代) 一個擁有高度文明的島國,首都在大西洲的中央,主島由三條寬闊的運河環繞,這些環形的運河和陸地把全島劃分為五個同心圓形的區域,另一條運河從中心貫穿各區,直通海岸。



《克里特阿斯》和《提邁奧斯》兩本對話錄裡有這樣的描述:
9,650年前在「海格力斯砥柱」對面有一個很大的亞特蘭蒂斯帝國。帝國有遍地黃金白銀、財富用之不竭;科技高度發達,能建造出華麗宮殿和神廟,還有載人飛行器;其軍力十分強大,海軍曾征服了西歐和非洲大片土地。然而一場大地震和大洪水一夜間把整個帝國葬身海底,從此亞特蘭蒂斯消失了。


柏拉圖不是第一個描述亞特蘭蒂斯的人。在柏拉圖出生前200年,有「古希臘七賢」之稱的著名政治家和詩人梭倫(Solon)曾提過:
他在埃及旅行時,一位埃及老祭司告訴他,在約9,600年前,一支來自大西洋偏遠島國亞特蘭蒂斯的軍隊曾侵略歐洲,帝國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的總和還要大。當時的希臘人經過艱苦奮戰,終於擊退入侵,還解放其他遭征服的城邦。老祭司最後說:「亞特蘭蒂斯後來發生猛烈的地震和洪水,一夜之間所有好戰的人都遭到活埋,亞特蘭蒂斯從此沉沒。」


 


亞特蘭蒂傳說


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賽冬(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賽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賽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無人能抗衡這一山脈綿延、平原遼闊、資源豐富的強大的帝國。


 


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賽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賽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賽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係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賽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賽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然而,生活的富足使亞特蘭蒂斯人日益驕傲、腐化和墮落,觸怒了宙斯。宙斯降下巨大的海嘯和地震,整個亞特蘭蒂斯便在短短一日一夜間,沉入汪洋大海。




這座文明之城就這樣從世界消失了,其創建與毀滅對後人永遠成謎團。有考古學家認為,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

公元前360年前後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第一次在文字上對亞特蘭蒂斯作出描述。其名著《對話錄》中記載,亞特蘭蒂斯是公元前11500前後 (當時的中國正值三皇五帝時代) 一個擁有高度文明的島國,首都在大西洲的中央,主島由三條寬闊的運河環繞,這些環形的運河和陸地把全島劃分為五個同心圓形的區域,另一條運河從中心貫穿各區,直通海岸。



《克里特阿斯》和《提邁奧斯》兩本對話錄裡有這樣的描述:
9,650年前在「海格力斯砥柱」對面有一個很大的亞特蘭蒂斯帝國。帝國有遍地黃金白銀、財富用之不竭;科技高度發達,能建造出華麗宮殿和神廟,還有載人飛行器;其軍力十分強大,海軍曾征服了西歐和非洲大片土地。然而一場大地震和大洪水一夜間把整個帝國葬身海底,從此亞特蘭蒂斯消失了。


柏拉圖不是第一個描述亞特蘭蒂斯的人。在柏拉圖出生前200年,有「古希臘七賢」之稱的著名政治家和詩人梭倫(Solon)曾提過:
他在埃及旅行時,一位埃及老祭司告訴他,在約9,600年前,一支來自大西洋偏遠島國亞特蘭蒂斯的軍隊曾侵略歐洲,帝國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的總和還要大。當時的希臘人經過艱苦奮戰,終於擊退入侵,還解放其他遭征服的城邦。老祭司最後說:「亞特蘭蒂斯後來發生猛烈的地震和洪水,一夜之間所有好戰的人都遭到活埋,亞特蘭蒂斯從此沉沒。」


 


亞特蘭蒂傳說


傳說中,創建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是海神波賽冬(Poseidon)。在一個小島上,有位父母雙亡的少女,波賽冬娶了這位少女並生了五對雙胞胎,於是波賽冬將整座島劃分為十個區,分別讓給十個兒子來統治,並以長子為最高統治者。因為這個長子叫做「亞特拉斯」,因此稱該國為「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無人能抗衡這一山脈綿延、平原遼闊、資源豐富的強大的帝國。


 


大陸中央的衛城中,有獻給波賽冬和其妻的廟宇及祭祀波賽冬的神殿,這個神殿內部以金、銀、黃銅和象牙裝飾著。亞特蘭蒂斯的海岸設有造船廠,船塢內擠滿著三段槳的軍艦,碼頭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亞特蘭蒂斯王國十分富強,除了島嶼本身物產豐富外,來自埃及、敘利亞等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也不斷。


 


十位國王分別在自己的領土握有絕對的權力,各自採行不同的國家組織,彼此間為了保持溝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賽冬神殿齊聚一堂,討論彼此的關係及其統治權力,當協議成立後就割斷飼於波賽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賽冬神殿的柱子上寫下決議條文,以增添決議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十位國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國家也都很富強。然而,生活的富足使亞特蘭蒂斯人日益驕傲、腐化和墮落,觸怒了宙斯。宙斯降下巨大的海嘯和地震,整個亞特蘭蒂斯便在短短一日一夜間,沉入汪洋大海。




這座文明之城就這樣從世界消失了,其創建與毀滅對後人永遠成謎團。有考古學家認為,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離奇!俄男嬰身上現《可蘭經》經文









離奇!俄男嬰身上現《可蘭經》經文

2009年10月21日 (08:34 am)



一個男嬰,令俄羅斯全國震動。因為這個男嬰,驟眼看來正常,出生不久,背部、手臂、雙腳、腹部皮膚上,竟然定時出現回教《可蘭經》( Koran)經文,很離奇。


雅庫博夫腿上的《可蘭經》經文。
互聯網


男嬰九個月大,叫雅庫博夫( Ali Yakubov),家住俄羅斯南部的達吉斯坦共和國( Dagestan)。出生數周,他下巴首次現出阿拉伯文「阿拉」,不久褪去,之後定時在不同身體部份出現《可蘭經》經文。

「一般來說,那些經文每周出現兩次,在周一和周四、周五晚。」男嬰媽媽說:「每次經文出現時,雅庫博夫都會很不舒服,又哭泣又發燒。他總會動個不停,無法抱起他,所以我們只能將他放在床上。看着他受苦,真難受。」

男嬰父母不算特別虔誠的回教徒,最初沒向任何人展示他身上的經文,後來見他辛苦,帶他看醫生。醫生認為經文不是人為寫在男嬰身上,卻無法解釋那是怎麼一回事。

男嬰一家住的村落村民多回教徒,回教教士向村民說,《可蘭經》預言世界末日前,經文可能會在一些人身上出現,其中一句是「不要向人掩飾這些標記」。依照說法,男嬰身上出現經文就是末日標記了。

男嬰已成為傳媒追訪焦點。有人對他身現經文抱懷疑態度,也有人視他為神的啟示。地方議員阿米拉萊夫說:「這孩子是神的標誌。真主阿拉派他到達吉斯坦,要結束我們共和國的叛亂和衝突。」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art_main.php?iss_id=20091021&sec_id=10793140&art_id=13336016#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天下第一墓比干廟

天下第一墓比干廟



比干是殷商時期沫邑(今河南淇縣)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比干和夏朝的關龍逢、戰國的屈原、三國的諸葛亮和唐朝的魏徵同列為敢言直諫的愛國者。因紂王暴虐無道,他冒著滅族的危險,連續3天進宮抨擊紂王的過錯,紂王勃然大怒,於是說:“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說罷,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無懼色,慷慨就戮.

比干剖心後,在路上遇見一婦人賣空心菜,比干問“菜無心能活,人若是無心如何?”老婦說:菜沒心能活,人沒心怎麼能活?比干聽後,長嘆一聲,口吐鮮血而死。霎時,天昏地暗,飛砂走石,捲土成墓,埋比干屍於其中。且,沒心菜護滿墳堆。周遭的古柏,一片悲咽,低頭致哀,樹冠皆平。至今,比干墓上的菜依然沒心,周圍的古柏都是沒了樹尖的平冠。後來周武王伐紂成功,姜子牙追封比干為文曲星。

從比干廟的歷史沿革看,周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廟,唐太宗下詔封諡,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歷代帝王尊崇忠烈,畢恭畢敬,把比干稱為“三代孤忠”、“亙古忠臣”。現存比干廟建築,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明壽宗皇帝重建。比干廟坐北向南,主要建築在中軸線上,有大殿、拜殿、影殿、山門、二門、三門、石坊、碑廊等。廟宇宏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廟有護牆環衛,周圍柏林茂密。




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被稱為“天下第一仁”;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被稱為“天下第一廟”;比幹墓是第一座史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被稱為“天下第一墓”;比干廟裡有個石碑,是孔子用劍刻的碑,上書“殷比干莫”幾個字,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惟一真跡,被稱為“天下第一碑”。


天下第一墓比干廟

天下第一墓比干廟



比干是殷商時期沫邑(今河南淇縣)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比干和夏朝的關龍逢、戰國的屈原、三國的諸葛亮和唐朝的魏徵同列為敢言直諫的愛國者。因紂王暴虐無道,他冒著滅族的危險,連續3天進宮抨擊紂王的過錯,紂王勃然大怒,於是說:“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說罷,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無懼色,慷慨就戮.

比干剖心後,在路上遇見一婦人賣空心菜,比干問“菜無心能活,人若是無心如何?”老婦說:菜沒心能活,人沒心怎麼能活?比干聽後,長嘆一聲,口吐鮮血而死。霎時,天昏地暗,飛砂走石,捲土成墓,埋比干屍於其中。且,沒心菜護滿墳堆。周遭的古柏,一片悲咽,低頭致哀,樹冠皆平。至今,比干墓上的菜依然沒心,周圍的古柏都是沒了樹尖的平冠。後來周武王伐紂成功,姜子牙追封比干為文曲星。

從比干廟的歷史沿革看,周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廟,唐太宗下詔封諡,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歷代帝王尊崇忠烈,畢恭畢敬,把比干稱為“三代孤忠”、“亙古忠臣”。現存比干廟建築,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明壽宗皇帝重建。比干廟坐北向南,主要建築在中軸線上,有大殿、拜殿、影殿、山門、二門、三門、石坊、碑廊等。廟宇宏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廟有護牆環衛,周圍柏林茂密。




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被稱為“天下第一仁”;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被稱為“天下第一廟”;比幹墓是第一座史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被稱為“天下第一墓”;比干廟裡有個石碑,是孔子用劍刻的碑,上書“殷比干莫”幾個字,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惟一真跡,被稱為“天下第一碑”。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2段2009月10月的探月新聞

時速 9000公里 美火箭成功撞月


2009年10月10日

 

美國太空總署搭載 LCROSS探月器的「人馬座號」火箭,昨晚以時速 9,000公里撞向月球南極,撞出一個巨型隕石坑,四分鐘後探測器亦進行撞月行動,捲起了 9.6公里高的塵埃微粒,但太空總署指未能拍到撞擊一刻。今次撞月行動是要從塵埃微粒中,偵測是否含有水份。科學家透過太總署的大螢幕,見證撞月後都鼓掌歡呼(右圖)。


 


南韓擬參與國際探月工程

南韓總統李明博周一表示,南韓正考慮參與國際探月工程,在美國太空總署主導、 18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月球網絡」項目,將 6至 8個月球登陸器,平均分散在月球表面,分階段設置移動式或固定式科學基地,探測月球環境和資源,而南韓目標是 2020年發射探月軌道衞星, 2025年發射探月飛船。

 

美聯社

2段2009月10月的探月新聞

時速 9000公里 美火箭成功撞月


2009年10月10日

 

美國太空總署搭載 LCROSS探月器的「人馬座號」火箭,昨晚以時速 9,000公里撞向月球南極,撞出一個巨型隕石坑,四分鐘後探測器亦進行撞月行動,捲起了 9.6公里高的塵埃微粒,但太空總署指未能拍到撞擊一刻。今次撞月行動是要從塵埃微粒中,偵測是否含有水份。科學家透過太總署的大螢幕,見證撞月後都鼓掌歡呼(右圖)。


 


南韓擬參與國際探月工程

南韓總統李明博周一表示,南韓正考慮參與國際探月工程,在美國太空總署主導、 18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月球網絡」項目,將 6至 8個月球登陸器,平均分散在月球表面,分階段設置移動式或固定式科學基地,探測月球環境和資源,而南韓目標是 2020年發射探月軌道衞星, 2025年發射探月飛船。

 

美聯社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死海古卷》即將出齊

帕特里克
牛津大學出版社日前在美國宣佈,歷時54年始整理完畢的《死海古卷》文獻最後幾卷正在付梓,預定明年一月全部出齊,含最後的總論和索引在內,共分39卷。這部據說有11部完整手抄本和約4萬件殘篇(整理後分為500篇)的古代書卷不久就將以完整的面目與公眾和學界見面。學者們認為,這部古書的整理完成及全部出版不僅是學術界期待已久的一件大事,而且將為希伯來聖經和原始基督教起源提供新的視野和解說。
據以前公佈的資料,《死海古卷》計有11部完整手抄本和約4萬件殘篇(最近的資料也說至少有1.5萬件殘篇)。據學界考訂,古卷各篇是在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8年三百餘年間陸續寫定的,寫在皮革、紙草和金屬片等載體之上;大部分用古希伯來文寫成,故《死海古卷》又稱希伯來文古文獻;其實其中還有部分殘篇是用亞蘭文、納巴提文、希臘文和拉丁文書寫的。古卷內容包括希伯來文聖經、聖經注釋、次經、偽經、聖經外傳以及感恩詩和祈禱文等。
自1947年這些古卷在死海西北岸岩洞裡被發現以來,世界各地研究聖經的專家和文化學者一直熱切企盼並反復要求盡快整理出版這批稀世文獻,但1955年出版《死海古卷》第一卷之後,這部文獻其餘部分遲遲未能整理出版,整個浩大工程一拖就是半個多世紀。而這期間,這些珍貴的文獻據說成了少數研究者壟斷的專利。難怪牛津大學教授格薩.維爾梅斯(Geza Vermes)聽到全卷出版的消息時還憤憤地說,自1955年出版第一卷之後,《死海古卷》的整理出版長達46年,是20世紀學術史上的一大醜聞。



據牛津出版社《死海古卷》出版負責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埃曼紐.托夫(E. Tov)在紐約介紹,39卷《死海古卷》將冠以“猶大沙漠古卷”的總書名(Discoveries in the Judaean Desert)。據說這些古書被發現時已經處於濱臨破敗和湮滅的狀態,許多卷頁早已碎裂成殘片,有些殘片只有一張郵票般大小,要將這些殘片拼成完整的書頁加以辨讀和考證,可謂工程浩大,這也是造成古卷整理出版緩慢的主要原因。



據美國聖經考古學家赫謝爾.尚克斯(Herschel Shanks)在他撰寫的《死海古卷發現記》一書裡描述,古卷整理工作最初由約旦王國學術機構負責召集,負責整理這部文獻的國際小組由七、八個年輕的天主教學者組成,而且當時規定整理小組成員不能有猶太人。這個整理小組於1950年初步完成古卷殘篇的拼合工作,並將古卷分成500篇,準備在此基礎上考訂後分卷出版。
顯然,此後的考訂整理工作的繁重和複雜遠遠超出了這個小組的能力,以致在隨後的30年間《死海古卷》的整理出版還不到全部文獻的十分之一。加上整理者太看重個人的整理版權,結果造成學術界其他人無法接觸到這部古代文獻。1967年中東“六日戰爭”之後,《死海古卷》的整理工作移交給以色列,此時整理小組對外國東方文化學者的排斥更引起國際學術界的不滿。甚至有傳言說梵蒂岡介入了此事,不愿學者研究這些古文獻,以免動搖有關基督教起源的正統學說。



美國考古學家、《聖經考古評論》主編赫謝爾.尚克斯為爭取《死海古卷》向外界公佈而大聲疾呼,四處奔走,可謂不遺餘力。直到1987年美國哈彿大學教授約翰.斯特拉格奈爾(John Strugnell)升任古卷研究部主任之後,情況才略微得到改觀。這時,《死海古卷》整理小組首次擴招猶太籍學者和以色列學者。
但三年之後,斯特拉格奈爾因自稱是“反猶太主義者”而引起一場巨大風波,他本人也被迫去職。隨後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埃曼紐.托夫出任古卷研究部主任。正是在埃曼紐.托夫的領導下,《死海古卷》的整理取得了快速的進展。他一共聘用了近百名學者參與古卷整理工作,終於在十年之內完成整個浩大工程。從古卷發現至今,54個年頭已經過去,《死海古卷》全書29卷很快就要與世人見面了。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09年有關在助探索月球的舊文2則

英發明新技術
月球岩石取氧氣



2009年08月12日 (04:03 pm)


英國研究員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可以從月球岩石中大量獲取氧氣,這為人類在月球建立基地提供了可能。

據英國《自然》雜誌報道,劍橋大學研究員發明的一種從金屬氧化物中提取金屬的方法,將金屬氧化物和碳棒浸入到一種電解液中,通過高溫加熱,金屬氧化物上的氧離子會剝離出來,與碳棒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同時得到金屬。

研究員說,利用美國太空總署研發的模擬月球岩石進行的實驗顯示,這種方法可以大量生成氧氣。據估計,在月球上安裝三個這種 1米高的反應裝置,可以每年生成約1噸氧氣。

轉載自蘋果日報


印度發現月球有水
激發國際探月熱


2009年10月03日 (11:56 am)

 

印度環月探測器「月船一號」首次發現月球表面有水,消息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專家指出,國際將掀起新一輪探月熱,開發月球資源將不再是紙上談兵,將成為各國戰略目標。

印度「月船一號」攜帶的美國礦源繪圖儀環月探測器,偵測到月球表面含有水份。雖然水極稀少,但足以讓人歡欣鼓舞。研究人員估計,從 1噸重的月面表層物質中僅可以得到 1公斤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