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葉問2 - 貴在中和.不爭之爭

於葉問2之中,葉問師傅教大徒弟黃樑,有以下兩句:


貴在中和,不爭之爭。


 


甚麼叫做「中和」?


「禮記.中庸」入面係咁樣寫…「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很多人可以很盲目地以為,中和,就是一種靜的境界,心如止水,其實作如此之解,實在未能盡意…從「中」,喜怒哀樂之未發,天下之大本,是一個「定」的境界,之後的「和」,發而皆中節,天下之達道,是一個「動」的境界,「中和」,其實是在靜與動之間的一體兩面,從保守持平的內在感情,轉而至發之於外,合乎義理(「中節」是也)的行動,實體上是知與行的合一,故此,「和正」,不排除行動…反而是鼓勵人應該要按照「義理」採取合式的行動,以達至和的境界…只有「中」沒有「和」,雖然天下定位,但萬物卻不能豐潤地長成…故「中」與「和」是一體兩面,無分先後比重…


詠春拳之中的基本出拳手法,名為「日字衝拳」…其中的重心,在於出拳時要做到拳頭與人身的中立成一直線,即每一拳皆是自心口的正中位打出…大體上就是「中和」的一種體現…


何謂「不爭之爭」?


不爭之爭,出自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後之。


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海納百川,是因為海的位置,處於百川之下,所以成為百川最後匯流之地,聖人如要得百姓之推崇,處身上位,必先謙厚待民,如欲要領導人民,就要把自身利益擺在人民利益之後,達到即使身居上位,人民不覺得他的存在帶來負擔,領導人民,人民卻不覺得本身的方向受到限制,令天下萬民樂意擁戴…由於他的無爭之心,天下萬物亦不可與之競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